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争年代,由中國共産黨人、先進分子和人民群衆共同創造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,蘊含着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曆史文化内涵,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資源。将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,對學生理想信念、政治認同、理性精神、法治意識與公共參與素養的引領與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因此,高等職業院校應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,為青年大學生追溯信仰源頭,補足理想信念之“鈣”,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,培根鑄魂、啟智潤心。
将紅色文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 在立德樹人上下功夫
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: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、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。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,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,實現全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,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。”由此可見,課程思政在人才培養體系中已經成為舉足輕重的一部分。因此,對于高職院校來說,需要制定有效的促進機制和反饋機制,制定融入紅色文化資源的人才培養方案,從專業課程的設計性、相關性、自然性、間接性、目的性五個方面着手進行課程的總體設計,最終達到教人化人、立德樹人的良好效果。結合學校人才培養特點和不同專業學生思想特征,将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專業課程和通識教育課程培養方案、教學大綱、教學目标、授課計劃。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育人主渠道作用,努力構建全員、全過程、全方位大思政教育教學體系,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聯,激發學生将個人命運和時代發展緊密結合的決心,增強自身責任意識。同時,将地域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,依托紅色教育基地,結合落實“三會一課”、主題黨日等,開展現場教學,引導學生在沉浸式學習中感受黨的奮鬥曆程和偉大成就。着力培養有社會責任、有創新精神、有專門知識、有實踐能力、有健康身心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。
将紅色文化融入實踐教學 在價值引領上下功夫
高等職業院校紅色文化教育要着力挖掘紅色文化資源,拓展紅色實踐教育基地,探索合作育人的社會實踐教育模式,搭建紅色文化實踐育人平台。可以通過出台結對共建協議方案,充分利用好本土豐富的紅色資源、人文資源、生态資源,通過開展經常性的學習實踐活動,為高職院校鞏固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開辟新路徑,為增強廣大黨員黨性修養構建新平台,為提升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和實踐教學水平搭建新載體。通過充分開發利用紅色教育基地的教育資源,發揮好黨性教育課堂的積極作用,共同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、社會實踐、志願服務等活動,助力鄉村振興,實現優勢互補、資源共享,努力将校地合作推向更深層次和更廣領域,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。以筆者所在的許昌職業技術學院為例,就充分利用地方紅色資源,進行課外延伸現場體驗教學,比如通過在本土紅色人物“燕振昌紀念館”“楊水才紀念館”等開展專題教學,增強青年學生的感性認識,并通過拍攝“高校微黨課之紅船故事”、講述“紅色微故事”、創作“紅色微電影”等形式不斷強化青年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;同時,在網絡上建設紅色資源平台,融合線上線下教學,構建全員參與、全程設計和全方位推進的育人模式,真正将紅色文化、愛國主義教育與高職院校專業教育進行點、線、面的有機融合。
創新紅色教育活動方式 在氛圍營造上下功夫
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普遍具有思維活躍、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較強,但理論學習能力較弱的特點,針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時,應打破單一的傳統傳授法,重視教學方法創新,充分運用周邊環境載體,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,把紅色教育活動與愛國主義教育、理想信念教育、革命傳統教育、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等緊密結合起來。以筆者所在的許昌職業技術學院為例,學校通過打造校園黨建主題公園、黨建文化館、黨建主題展覽館,傳播紅色文化。同時,積極借助網絡文化活動等平台,豐富紅色文化宣傳教育方式,把紅色文化教育與廣受學生歡迎的網絡載體結合起來,一方面,以校刊校報、學校廣播、電子屏等為載體開展立體化的宣傳教育,切實拓寬紅色文化教育的覆蓋範圍;另一方面,把紅色文化教育與學校文化活動結合起來,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紅色經典誦讀比賽、紅色知識競賽、紅色故事宣講比賽、紅色歌曲合唱活動等,充分傳承紅色基因,将紅色教育落細落實落地,對學生産生潛移默化的影響,起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。
綜上所述,發掘和利用紅色文化獨特的價值功能,不僅有利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性,而且對高職院校青年大學生政治信仰、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社會責任感、使命感的養成都具有重要的影響,對彙聚力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發揮着重要作用,高等職業院校要借助豐富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,将其融入思政教育的各個環節,引導青年大學生堅定初心使命、堅定理想信念、傳承紅色精神、赓續共産黨人的精神血脈,為國家發展、民族複興彙聚強大力量。
(作者:尹二軍,系許昌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)